即将爆发!蕴藏大量未满足的需求,高瓴、红杉超级爱的赛道!

导读:市场目光引至一个拥有“巨大未满足需求”的领域——脑血管疾病。

历经早前的冠脉支架集采和即将到来骨科耗材的吹风,市场对于“器械的狂热和青睐”似乎有所退散。


随着6月14日港交所披露,国内神经&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厂商归创通桥通过聆讯,又将市场目光引至一个拥有“巨大未满足需求”的领域——脑血管疾病。


一直以来,血管类疾病都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由于颅内血管出血或缺血引起的脑卒中是国人死亡的第一大病因。脑卒中又称“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我国每年有超过34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


image.png


为什么说该领域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和众多投资机会呢?一是基于日益高涨的发病率,病患数量增长孕育了庞大的治疗市场规模,二是相应治疗药械被进口产品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以器械为例,虽然在心内介入领域,国产器械占有率超过70%,但在外周和神经血管介入领域,进口产品占到90%的市场主导份额。以德国贝朗、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及强生等为代表的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及技术沉淀,牢牢占据中国外周血管、颅内血管支架以及部分心血管高端支架产品市场。


一、聚焦蓝海中最大的那块蛋糕: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疾病按性质划分,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而从适应症类型来划分,常见的适应症可以分为缺血性中风、动脉狭窄和动脉瘤,前两者属于缺血类疾病,后者属于出血类疾病。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数据,2017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占神经类新发患者的73.79%,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占神经类新发患者的26.21%。而以脑血管介入较为发达的法国2019年统计数据来看,脑卒中是市场占比最大的病种,其次是动脉瘤和脑动脉狭窄,预计我国未来可能也将呈现这一趋势。


image.png


两者取交集,那么行业“最大的蛋糕”答案是:缺血性卒中。


image.png


同样,今年来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出院人数的对比数据也很好的印证了上述的判断。


image.png


从手术量来看,国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手术量从2015年的1.35万台提升至2019年的4.58万台,年复合增速为35.71%。预计2030年将增至88.13万台,2019-2030年的年复合增速为30.8%,保持非常快速的增长。


image.png


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械市场增速和空间也同样诱人,国内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介入器械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8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1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49.7%。从药物总量看,我国脑卒中用药市场规模已超千亿。


二、高瓴、红杉两大巨头的神经介入布局


即便看起来卒中药物的市场似乎更为广阔,但脑卒中新药研发一直是多年以来的难题,基于脑血管疾病的复杂性、临床招募的难点和临床评估的模糊性等因素,导致近年脑卒中适应症获批新药少之又少。


由于药物市场标的的稀缺,一级机构们的眼光转向仍在导入期、发展前景广阔的神经介入器械领域。


说起VC/PE们在神经器械领域的布局,不能漏掉的大牌机构一定是红杉和高瓴,其落子几乎铺遍了这条赛道。


先说说高瓴,上市公司层面,神经介入器械上市公司目前较为稀缺,高瓴已投资了微创医疗和沛嘉医疗,微创医疗旗下的微创神通拥有国产企业中较丰富的脑卒中介入产品线,而沛嘉医疗旗下的加奇则是拥有已上市的弹簧圈产品和有望近年上市的申翼取栓支架。


而在一级市场,2020年高瓴资本在医疗器械领域出手15次,其中有4次出手都与神经介入领域相关,包括拥有心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多种产品组合的博迈医疗、拥有国内获批首个抽吸导管的禾木生物、唯一一个获得海外多地认证的神经栓塞介入产品的沃比医疗、拥有神经介入微导管的介入平台科睿驰。


image.png


时间跳转到2021年2月,高瓴创投继续领投了专注于神经介入器械领域创新厂商微密医疗,其主打的研发方向是栓塞弹簧圈新一代的解决方案——密网封堵器。


而相对高瓴的“赛道论”策略,红杉的策略有所不同,在神经介入领域红杉落子了两家公司,分别是健适医疗和艾柯医疗。


健适医疗的神经介入产品源于收购江苏尼科,尼科的Reco脑血栓取出装置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国产取栓支架,占得一定国产替代的先发优势。而艾柯医疗则获得红杉B轮、B+轮的持续跟进,公司围绕该神经介入进行了全产品线布局,包括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通路辅助类等产品。


两大PE巨头的“用脚投票”,也一定程度揭示了这是一条优质而有前景的赛道。


三、可以关注的核心机会:缺血类器械、脑卒中创新药、康复器械


image.png


围绕上述的市场前景描述、卒中的治疗流程,我们可以划出值得关注的三个重点方向,一是介入器械使用频率较高且重要的取栓类产品,二是卒中适应症相关创新药,三是卒中患者预后的康复治疗器械及服务市场。


1、取栓治疗的核心器械:取栓支架和抽吸导管


引自业内人士:“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更高,所以取栓产品的市场应该是比动脉瘤介入产品的市场更大,市场份额甚至要大出几十倍。”


image.png


血栓的切除和抽吸是急性脑卒中介入手术的重要环节,器械的性能关乎患者生命,所以我们关注介入器械核心机会在于取栓支架和抽吸导管的进口替代。


关于取栓支架和抽吸导管两种产品在取栓表现更加的问题,业界一直都有争论,这里不做主次区分。


取栓支架美敦力目前占据国内2/3的市场,另外还有强生、美敦力、史赛克等外资巨头分食市场,国产产品目前江苏尼科的Reco早在2018年获批;归创通桥蛟龙取栓支架2020年9月获批,在一个季度不到的时间内销售1060万元;心玮医疗的多段显影取栓支架系统Captor在2020年月获批,目前正在公司正在准备商业化;预计未来2年内,沛嘉和微创的竞品将相应登上国内市场,一拼性能,二是基于性能拼商业化能力。


image.png


据业内人士称,抽吸导管的研发生产难度似乎比取栓支架难度更大,目前国内拥有获批产品的外资厂商包括Penumbira、瑞翁、美敦力等,国产厂商目前仅有禾木一家获批,另外心玮医疗和普微森进入了临床阶段。


image.png


2、泛善可陈的脑卒中药物


盘点近年脑卒中领域新药研发情况,截至2020H1,国内共有12款治疗脑卒中在研药物处于临床阶段或等待新药申请审批,已获上市的创新药物更是少之又少。


即便脑卒中新药泛善可陈,但近5年来全球唯一获批的脑卒中新药“先必新”(先声药业)却值得关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治愈性的:在时间窗内(小于6小时)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也就是取栓。而目前绝大部分患者无法在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所以第二种方案主要就是为这些患者“买时间”,通过神经保护药物减少患者的脑损伤,对于降低患者残疾具有重要意义。


先必新是老药“必存”的me-better,能将现有治疗时间窗从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对治疗脑卒中意义重大。


今年3月份,先必新已被纳入医保目录,入院速度和销售情况都超市场预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先声拥有这款药物的全球权益,海外可能有license-out预期。


3、渐渐被市场挖掘的康复治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指出,每年脑卒中新患200万人中70%-80%的患者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而循证医学和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


image.png


基于卒中的发病率和术后康复渗透率的双升,无论是康复医疗服务(康复医院)还是康复医疗相关器械都存在广阔的前景,不过投资上要考量康复二类器械的壁垒和康复连锁医院的可复制性和盈利能力等存在的问题。器械类相关上市公司包括伟思医疗、翔宇医疗,服务类的包括三星医疗等公司,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三者如果真的要排序,那么我可能会按:创新药>介入器械>康复医疗,这样的次序来排列。


分割线.png


责任编辑:青霉素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