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纳入带量采购?专家剧透第四批集采“内幕”!

导读:个性化定制集采即将来临。

近日,国家医保局在对“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450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指出,在考虑生物类似药的相似性、企业产能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具体产品的临床可替代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将适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消息一出,引起业内激烈探讨,其焦点问题在如何制定合适集采政策上。与化药不同,生物药、中成药等没有统一标准,很难一刀切做到一致性评价,在分类和质量层次划分等方面都有较大难度,特别是生物制品生产工艺更加复杂,制定出合适的生物药集采政策难度将会加大。


生物药集采箭在弦上,市场混战在即,未来第四批集采,药企将面临哪些问题?药智访谈专访四川普锐特药业总经理侯曙光,听听一线药企负责人,对生物药集采这场变革的独到见解。


图片1.png

侯曙光博士


记者:8月,第三批集采名单出炉时,您预测之后国家会调整集采政策,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9月,国家医保局称将完善药品集中采购规则,确保合理利润。您之前的预测都实现了,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侯曙光:食品、药品是老百姓离不开的刚需用品,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这两种商品不可能依赖外援,必须自身满足基本供应。所以,国家对其政策,首先保证供应,其次才是价格。这次集采政策,国家积极做出改变,正是由于它们的这种属性决定的。集采政策如若持续以无底线地降低价格为主要目标,部分药品势必出现供应不足甚至断供,个别常用的药品甚至“一药难求”,所以政策需要调整。不过这次国家很快调整了集采政策,也是大家所没有预料到的。


记者:随着国家对带量采购政策的相关调整,第四批国采,您认为药企该不该积极参与?


侯曙光:随着国家集采政策更趋于合理化,药企更应积极参与集采。当药企参与集采后,利润可能会很低,但只要足够支撑自身存活,活下去就有希望,以待来日。


在经过三轮集采后,药企会从价格战中冷静清醒下来,更加理智地评估集采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未来药企会以更加理性的状态去参加第四批集采,而不是无底线牺牲利润追求中标。国家也会配套愈加合理的政策,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来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和发展,这对中国的医药领域来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记者:对于未来生物药集采政策的走向,您有什么新的预判?


侯曙光:换位思考是一种不错的预判方式,如果站在制定政策的角度上,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集采政策对中国医药市场产生的影响:


1、该集采政策是否在减轻医保负担的同时,扩大了药品的普及性,让药品为民惠民。


2、集采政策,给国内药企的自身发展与外企来中国发展之间的均衡。


3、疫情后时代,全球经济形势颓废的情况下,中国GDP刚刚转正,该集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未来集采的方向可能会逐渐精准化,或者叫“个性化定制集采”,综合考虑某种药品的国家医保负担比例、市场大小、药品分类等方面,细分不同药品领域,同时顾及上游原辅包产业链和下游临床适用范围,建立健全药品的集采政策。当然这需要时间和资源。


个性化定制集采政策,就可能从生物药开始。生物药不像化药,暂时难以标准化分类。比如PD1,每个产品的治疗疾病都“精准”,每个产品都似“独家”。这种情况下,国家想要集采,可能通过个性化定制集采政策更具备可行性。


欧美国家医药市场格局相对简单,以专利药和非专利药为主;目前中国以创新药、过专利期的原研药、仿制药、中成药等类型构成。未来,集采政策将改变中国的医药市场,细分为专利药、非专利药、中成药,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记者:有研究机构认为,生物药带量采购短期内不会实现,一是目前生物药产能有限;二是供应的厂家数量不多,竞争不够充分。您怎么看?


侯曙光:生物药集采也会是大势所趋。医保局的最新文件也提出,在保证企业产能、临床可替代性等情况下,适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例如,PD1的研发数量之多,以至于招募不到足够的临床试验的病人,未来应该足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产能不够,最近PD1降价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该降价潮进一步表明市场的两个现象:一是,市场供应越来越多,而物以稀为贵,越来越多的PD1出来以后,势必要降价,降价是为了竞争市场份额;二是,药企抓住机遇,在国家还没生物药集采前,拿出底价,让其他药企望而生畏,不再企及,从而保证集采来临时的独家。


记者:国家医保局已启动了新一轮的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接下来行业将面临两件大事——医保目录调整、生物药带量采购。这些将对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侯曙光:国家调整医保目录是好事。跟其他任何事物的发展趋势相同,医药市场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在国家鼓励医药创新的大环境下,创新药如果没有及时进入医保目录,市场相对减小,起不到鼓励创新的作用;另一方面,创新药不进医保,普及性就会差,惠民益民的作用下降。


不仅是优胜劣汰的调整,我认为医保目录的“盘子”会持续变大。在保留原有目录、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保证创新药的活力,对于国家、药企、民众来说,扩展药品数量都是最佳选择。所以,当药品价格下降的时候,医保总目录也可以适当增加药品数量。


对于目前国内生物药研发热的问题,个人建议药企涉足生物医药的决定要慎重,生物药比化药的投入大得多,如若没有独特性,拿不出拳头产品,会以失败告终。


药智访谈

本期专家介绍


侯曙光,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普锐特药业总经理。历任美国PPD公司研究员、美国3M公司资深研究专家和亚太区市场技术部经理等职务。2012年回国,创建了集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新型吸入药物递送研发平台和现代化GMP厂房。完成19个吸入药物产品的申报,获得11个临床批件,2个生产批件即将获批。发表学术文章21篇,专利9项,参与编写和翻译学术专著2部。


——end


关注最新生物药研发动态,邀您参加2020常州国家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创新生物药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将于本周六(10月31日),在江苏常州举办。


四大院士领衔,顶尖学者担纲!近百个热门创新研发话题深度讨论,近百位生命健康领域资深专家主题报告,上百位知名药企高层与产业大咖互动交流!


详情点击→四大院士领衔,顶尖学者担纲!常州国家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与您相约!


识别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图片2.png

生命健康盛会,邀您共襄盛举!


be761398f43d8fd9c5fac81f456eadfe.png


责任编辑:鱼腥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