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沃森生物都带不动的“猪队友”嘉和生物,高瓴资本这次能“点石成金”吗?

导读:嘉和生物因高领插足遭吹爆,是炒作还是实力如此?

据最新消息,高瓴资本控股的香港本地生物制药公司嘉和生物下周将在香港市场启动招股,计划集资3亿美元(约23.25亿港元),招股价介乎17.3至18.5港元。高瓴资本,可以说是近几年国内PE机构的“金字招牌”,但凡港股IPO的医疗健康企业,只要有高瓴担当基石投资人,暗盘和上市当日纷纷大涨(例如康基医疗、海吉亚医疗等)。而嘉和生物作为首个高瓴为第一大股东的生物制药企业,热度比以往的几家公司更甚,招股前夕,各路媒体已然吹爆公司。


image.png


那么,嘉和生物真的有各路媒体说的这么优秀吗?


嘉和生物于2007年成立,是一家进入商业化阶段的生物生物公司,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公司研发的候选药物涵盖全球前三大肿瘤靶标及十款全球最畅销药物中的五款。


另外,公司在最近3年完成了四轮的融资,四轮合计融资超过37亿人民币,其中参与投资方不乏知名风投机构和产业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淡马锡、海通开元、上市公司康恩贝等,股东阵容可谓豪华。


image.png


但嘉和不同于之前我们写到高瓴投资的潜力新秀加科思(成立仅5年不到就准备登陆港交所),嘉和生物近期在资本市场的风光,依然掩盖不了其控制权多次易主的背后的辛酸历史,走来可谓一路坎坷。


成立10多年,目前仍无药物面市,进展令人不免担忧。


●2007年惠生集团出资100万美元成立嘉和生物,公司请来美国安进工艺开发科学总监周新华但任执行总裁。


●2013年起,沃森生物通过一系列的增资,把公司的控股权收入麾下,并提出“大生物战略”,豪掷12亿元布局三条产品线,即预防性疫苗、单抗产品、血液制品,嘉和生物属单抗产品条线。令沃森管理层没想到的是,嘉和的烧钱“黑洞”,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资产包。2018年,沃森生物将持有嘉和的部分股份转让至高瓴资本,使得高瓴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当时沃森的李云春董事长表示,嘉和的单抗产品需比拼投入,沃森现有资源较难支撑三线作战。


历经了多年的蹉跎和多次融资,高瓴资本虽有很强的资本实力,也不可能只靠自己输血来继续推进公司多个管线的商业化,所以最好的解套方式除了硬着头皮推动药物商业化,还有推高估值实现上市。


连沃森生物都带不动的嘉和生物,高瓴资本这次能不负市场众望,“点石成金”吗?


而对于这类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抛开公司核心团队背景和背后操盘的资本力量外,最核心体现公司的竞争力的无非就是:管线。以高瓴的实力,提供的人才供给和资金实力,显然无可挑剔,所以我们来扒一扒管线竞争力是否真的可人。


嘉和生物目前已经建成由15款靶向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在亚洲范围内正进行超过18项临床试验。公司的六款主要候选药物,涵盖多种肿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适应症领域。公司的主要候选药物包括GB491、GB221、GB226、GB492。


image.png


从招股说明书上对于潜力候选药物的说明,一般第一个提到的必然是公司最有信心的,我们从GB491说起:


1、GB491(lerociclib)


GB491是一种CDK4/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抑制剂,主要用于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该管线是公司2020年6月从美国上市公司G1Therapeutics引入而来,嘉和获得GB491的亚太地区权益(不包括日本)。


女性乳腺癌目前是我国常见发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在第五位,以2018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380.4万来看,针对该癌种的药物市场巨大。


image.png


根据分子水平,乳腺癌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其中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是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受体,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跨膜蛋白,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其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1)ER+/PR+/Her2-: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癌类型,约占73%,该类型的乳腺癌预后效果最好;


2)ER+/PR+/Her2+:约占10%;


3)ER-/PR-/Her2+:最罕见,占比约5%;


4)ER-/PR-/Her2-:又被称为三阴性乳腺癌,占比13%,该类型的乳腺癌预后效果最差,局部复发和转移率较高。


ER+/PR+/Her2-作为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癌类型,嘉和的GB491则是针对该种癌型的口服CDK4/6抑制剂。为什么选择引进G1的管线呢?原因是,lerociclib与目前市售CDK4/6抑制剂的差异临床特征的概念证明,具有改善的耐受性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与CDK4/6抑制相关的主要毒性之一。


那么相关赛道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对手如何?赛道是否拥挤?


这个赛道全球批准了三个药,龙头是美国辉瑞旗下的帕博西尼,2015年3月在美国上市,近两年才进入中国。帕博西尼的价格非常昂贵,单片价格619美金,21片1.3万美金,患者整个疗程做下来需要几十万人民币。除此之外还有诺华的瑞博西尼于2017年美国上市,机构预测其销售峰值达年10亿美金。最后是礼来的Abemaciclib,分析师预测该药物在2021年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13亿美金,同样具有成为重磅药物的潜质。


反观国内,CDK4/6抑制剂也异常拥挤,国内玩家十分多,目前遥遥领先的是老大哥恒瑞,目前临床做到三期。


image.png


查阅材料,《药劫》上的一篇专业学术分析里,仔细比对了G1产品与其他药厂的差别,认为G1虽耐药性更好,但与辉瑞的上市产品在疗效对比上并无突破。


综合来看,GB491的赛道显然空间广阔,但更多的可能是me-better的角色,并且临床进展落后于恒瑞,面临国外巨头的竞争和国内对手的挤压,能否在赛道中脱颖而出做大单品,显然存疑。


2、GB221


GB221,又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同款药物有赫赛汀(在华上市)、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全部由罗氏制药开发。GB221目前正在国内进行针对HER2+转移性及晚期乳腺癌的3期临床,预计将在2020年下半年提交NDA。GB221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中已表现出与曲妥珠单抗同等的安全性及毒性特征及疗效。这显然是一个me-too的角色。


就招股书显示,GB221可能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用于治疗HER2+mBC的三种国內新型单抗之一。而嘉和的GB221进度,落后于复宏汉霖、三生国健。复宏汉霖、三生国健已先后提交上市申请,另有华兰基因、正大天晴、浙江海正等药厂,与公司处于相同阶段。


当前就复宏汉霖、三生国健等两家产品上市申请了一年有余,但至今未予以批准。如果按照同等进度推算,GB221通过三期临床试验,再正式申请上市,整个进程至少得需要一年以上,竞争激烈。


3、GB226


杰诺单抗(GB226)是嘉和生物自主研发的一种靶向免疫细胞PD-1的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嘉和生物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杰诺单抗可通过选择性阻断双重配体(PD-L1和PD-L2),恢复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拟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肾癌等晚期实体瘤,其中结直肠癌和肺癌是嘉和生物计划优先探索的癌种,也是年初获批临床研究的对象。


嘉和生物计划将于2020年完成首次完成向NMPA提交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PTCL)的NDA,这可能使GB226成为中国首款NDA获接纳的用于治疗PTCL的PD-1单抗。


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PTCL)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以化疗+放疗、骨髓移植为主,如若GB226能够成为首个国内治疗PTCL的单抗,那么给嘉和带来的价值巨大。


4、GB492


GB492(IMSA101):为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激动剂,嘉和生物计划将其与GB226联合开发用于治疗实体瘤。在肿瘤环境中,STING是先天的主要介质癌细胞的免疫感应。多项研究显示,STING激动剂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结合使用,作为新免疫刺激疗法,可增强癌症免疫週期的功效。IMSA101目前在美国在实体瘤患者中进行单药1期临床试验,或与ICI结合使用。该公司计划评估GB492与GB226结合在中国实体瘤中的应用情况。


总结:嘉和生物的4条近商业化管线梳理下来,带来的惊喜并不多。除了杰诺单抗的进展令人鼓舞外,GB491和GB221的竞争格局和进展较为令人担忧,嘉和上市后也许“扭亏为盈”的道路还较为遥远,这样的管线大概率够不上一线创新药企的标准,较信达、君实、康方等明星尚有距离。


不过,有众多明星机构的加持,嘉和上市后的短期表现肯定不俗,但后面一定会价值回归,建议大家可以参与打新,但千万炒新接飞刀一定要谨慎。


期待高瓴能够运用其强大的资本力量,让嘉和找回失去的10年,研发出更多好药,造福更多患者。


分割线.png


责任编辑:青霉素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