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行业乱象引国家重视,“大力整顿”或会提前到达战场

导读:聚焦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重点问题,疏堵并举,三医联动,综合施策,发布下一步工作考虑。

昨日,国家医保局针对张海军代表提出的问题做出了答复,对医疗器械现行的价格机制,医疗器械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考虑进行了通告。



image.png

在答复内容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器械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医疗器械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医疗器械中的高值医用耗材,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定义界定不清。国内外对高值医用耗材尚无明确定义,国家层面也未对高值医用耗材的范围予以界定。


二是编码不统一。目前国内高值医用耗材编码存在多个版本,各地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生产监管、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不同用途,使用不同版本的编码。


三是生产流通领域混乱。国内高值医用耗材生产和经营企业总体上呈现“多、散、小”状态,全国医疗器械(含高值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约1.6万家,经营企业约41万家,企业准入门槛低,监管不严,违规成本低。


四是进口产品占据垄断地位。强生、美敦力、波科等大型外资企业约占65%的市场份额。五是临床使用不规范。高值医用耗材存在过度使用或超范围使用的问题。一些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生产、销售企业存在灰色交易,临床回扣、带金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其实回复内容中提到的问题都是长期而普遍存在的,4点或许并不能完全解释医药耗材或器械价格高昂的原因,但办法总比问题多,解决的方式也不少,或许只是前段时间政府实在腾不出手进行监管整顿,如今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措施,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得到了重大缓解,那么相同的套路是否能沿用到器械上或许就是政府下一步的考虑,而在文中提到的“下一步考虑”或许就在提示着我们。


下一步工作考虑


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主要是聚焦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重点问题,疏堵并举,三医联动,综合施策。下一步,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促降价”。通过“编码可比对、平台全透明、销售零差率、准入管一批、招采降一批、支付标准压一批”等综合举措,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切实降低虚高价格。


(编码可比对、平台全透明、销售零差率、准入管一批、招采降一批、支付标准压一批,都是针对问题一一解决的办法,综合看来销售中间环节会大幅度缩减,一方面促进同品种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沿用“以价换量”“薄利多销”,而最后通过支付标准间接引导药品价格逐步趋于合理。药品价格的合理形成又可以不断缩小支付标准和器械实际交易价格间的差异,有助于支付标准长期动态调整机制的形成。)


二是“防滥用”。严格行业管理、医保管理和医院自我管理,综合整治高值医用耗材过度使用等乱象。


(滥用现象普遍这是基本每个医院都有的地方,特别是手术上某些医用耗材的使用,止血纱布用一张丢一张;可吸收线用一根写两根;腹腔灌洗液用一瓶倒一瓶;笔者是亲眼所见,医院的纵容,个人的医德败坏,政府的监管不到位都是原因。不过一旦全面取消,必定会让医生群体的收入大幅度降低,我认为一边管控滥用行为的同时,一边让医生群体的基础待遇得到提高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是“严监管”。建立多部门联动响应的违法违纪违规查处机制,强化对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监督管理。


(国家的监管一方面针对生产企业,一方面针对医院终端,通过近来的监管力度,可以预知,在未来一段时间,不只是检查频率的上升,对于违规违法的打击力度也会大大加强,所以作为生产企业必须时刻做好自检,防止销售过程中的各种灰色环节的出现)


四是“助发展”。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完善薪酬制度等,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促进医疗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除了上述的薪酬制度,深化支付方式中一点值得重点关注,外企垄断的现状造成很多质量优秀的国内生产企业无法服务于大众,或许国产医用耗材广泛纳入医保也该提行日程了)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热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做评论~
发布

Copyright © 2009-2024 药智网YAO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0200070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068号

投诉热线: (023) 6262 8397

邮箱: tousu@yaozh.com

QQ: 236960938